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正定历史名人元代名医----李杲

    信息发布者:孤客听歌
    2017-03-27 10:16:36   转载

    李杲(1180~1251年)字明之,晚号东垣老人,真定人。他自幼才智过人,少年时期师王从之学习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师冯璧学习《春秋》、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等经典。年二十时,母患病,为庸医所误,遂立志学医,以千金之资拜名医张元素为师,后尽得张元素所传 。  
    李杲对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等医学典籍均有较深的研究,经大量临床实践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他生活的年代战乱频仍,饥谨遍野,疫病浒,人民生活十分悲惨。他从实践中看到,人们饥饱不常,营养不良,精神不宁是致内伤病疾的请罪。要避免疾病发生,就要加强营养,增强脾胃功能。脾胃论是其重要学术主张。首先,认为脾胃是滋养元气之源 。五行辩证中,胃属土,“土为万物之母”,“《人以胃气为本”。人的元气由先天而生,后天所长,水谷进入人体后由脾胃输布精微,化生为气血。若脾胃功能不足,气血必然俱弱。其二,认为人体有加如大自然,有升降浮沉运动,而脾胃属中土,在四时中又皆有土气,所以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。不仅输布水谷精气于全身,同时排泄废物,推动脏腑精气上下流动,循环往复,是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。其三,认为滋养元气之源,脾胃受伤,必导致元气不足,进而破坏脏腑间的平衡机制,引致肺金、心火、肝木和肾水的病变。而脾胃虚弱的主因是饮食不节,劳役过度,或为七情六欲所伤。  
    李杲还认为,内伤疾病主要表现为内伤热中症。一是表现为脾胃气虚的一些症状,如肌体沉重,怠惰疲倦,气短而喘,精神萎靡等。二是表现为火热元盛的症状,如身热心烦,气高而喘,烦渴多饮,脉洪而大,以及三焦九窍积热等。造成内伤热中症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气虚血亏,导致“阴火”内燔。既然此病是中气不足所致,所以治疗也不同于一般火症。李杲采用甘温除热法。他的临广西壮族自治区用药特点继承了张元素的用药法则,重视药物气味的升降浮沉理论。其处方中药味多而剂量轻,治法重在补益脾胃,升发元气,滋阴降火。其著名的《补中益气汤》处方就是这一理论的集中体现。  
    后世主张温被脾胃的医家为“温补派”,因胃属“土”,故又称“补土派”,李杲就暗这一流派的创始人。这与当时刘完素的寒泻攻伐学说恰相对立。但尽管如此,李杲并不排斥苦寒泻火,或解表散火的方法,有时作为权宜措施也用此法,但目的仍是为了保护元气。李杲的温补脾胃理论和医疗方法,补充了刘宗素的不足,使我国的医疗法则更臻于完备。中国医学史上流传着这样的几句话:“外感法仲景,内伤法东垣,热病用河间,杂病用丹溪。”可见李杲在祖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  
    李杲的医学著作很多,流传至今的有《脾胃论》、《内外伤辨惑论》、《用药法象》等,都是医学科学的经典著作。晚年,他把整理自己研究《内经》心得的工作交给弟子罗天益(真定人),并叮嘱说:“此书付汝,非为李明之、罗天益,盖为天下后世,慎勿湮没。”罗天益遂进行整理编辑,历时三年编成《内经类编》,可惜到后来还是亡佚了。不过在他的培养下,真定的罗天益,赵县的王好古两位弟子,都继承和发扬了他的医学思想,成为一代名医。后世有“李氏之学得罗氏而益明”之说,对罗天益的成就也给予了充分肯定。罗天益所著《卫生宝鉴》和《药象图》,也是医学界至今奉为经典的重要著作��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